*旅遊期間:兩天一夜
*交通工具:機車、台鐵、客運
*行程安排&交通路線:
Day1:板橋→台鐵→嘉義→嘉義火車站嘉義鐵道藝術村嘉義公園史蹟資料館北門舊驛交趾陶館Day2:嘉義城隍廟九華山地臟庵→先天虛玉宮→噴水雞肉飯→道口燒雞→阿坤師土魠魚羹→恩典方塊酥→賦歸


*景點簡介&遊記分享:
。嘉義火車站

       嘉義火車站初建於西元1896年,當時為木造車站,直到西元1933年改建為現今的樣貌。嘉義火車站曾是具有多元功能的車站,包括客運、貨運、糖運與材運等,是有相當的歷史地位與價值的火車站。嘉義火車站為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結構,採用古典與簡單的風格裝飾,建築對稱且具有現代感,經評定後列為市定古蹟。
       本站建設創始於明治35年(民國前10年)此時的車站是一棟木造建築。後來隨著嘉義市街的繁榮,原本的車站變得狹小且使用不便,遂進行車站的重建。現存的車站於昭和8年(民國22年,西元1933年)竣工,採用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在建築風格上一般稱為「過渡式樣」或「近代折衷式樣」。
       二次大戰末期,西元1945年嘉義車站受美軍空襲,炸彈落在車站右翼外側,月台雨棚及車站主體部份受損。至光復後,民國38年(西元1949年)才完成修復。嘉義站曾是集合台鐵、林鐵、糖鐵為一體之客貨運輸大站。民國76年為配合地方發展,規劃興建後站,於81年竣工啟用。

【地 址】:嘉義市中山路528號
                            (05)222-8904

【交通路線】: 國道1號下嘉義交流道,循159縣道往嘉義市區即抵。

 嘉義鐵道藝術村

       嘉義市位居台灣的中南部之間,連結中部與南部交通樞紐,人口數二十六萬人,生活水準及教育水平高,市政朝向藝術之都發展。
       嘉義站位處嘉義市核心,連結南北鐵路交通,公路交通運輸站集中於此。嘉義鐵道藝術村現址於後火車站北面貨運倉庫,早期為嘉義重要民生物資貨運
之轉運站,嘉義市東西區交通必經之地,糖鐵、台鐵、林鐵交會於此。嘉義貨運倉庫共有九間,六間台鐵倉庫、三間為民間倉庫,除目前還再使用的二間民間倉庫及一間台鐵倉庫,其餘六間倉庫均列為藝術村規劃使用。使用的六間倉庫面積為一千八百平方公尺,貨運廣場面積七千平方公尺(長350m×寬20m)。

      嘉義鐵道藝術村規劃於89年9月,以藝文展演活動及結合地方特色為前提,將閒置的鐵道倉庫改為藝術創作展示場,嘉義鐵道藝術村是一處具有深度的藝術聚落,在這裡的藝術家用非制式的語彙、非傳統色彩、非正規標準的訴求點,來傳達理念。
      藝術村的成立最主要是為了服務喜歡創作的藝術家有個創作空間,並且透過藝術資源的凝聚,以及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讓藝術走入民眾的生活中而激盪交響,嘉義鐵道藝術村是一個充滿創作分子的場所,希望透過藝術的創作,讓原本繁華落盡的鐵道倉庫能透過藝術的創作再度的活洛起來。

【地 址】:嘉義市北興街37-10號 
                         (05)232-7477 (05)6976 
                            週二-週日9:00-12:00、13:00-18:00 
                            週一休館;
                            週六夜間19:00-21:00開放
【交通路線】: 國道1號下嘉義交流道,循159縣道(北港路)左轉至世貿路一段,右轉自由路、再轉友愛路,即可見北興街。
坐火車可由後火車站北側進入;坐公車可至火車站,由火車站的南側天橋至後火車站北側進入;若是開車請由博愛路轉北興街進入。

 
。嘉義公園

     嘉義公園位在嘉義市東郊,依山勢開闢園地,綠意盎然,風景雅緻,可謂逍遙勝地。「公園雨霽」於民國 37 年獲名儒評定為諸羅八景之一。                    嘉義公園林木蓊鬱,涼亭水榭、曲徑通幽,迄今仍保存有條迤邐蜿蜓的野溪,涵養清澈的水質及豐富的生態;現有公園計劃面積達 26 萬 8 千平方公尺,園的自然美景,能充足提供人們尋覓生活情趣,追求身、心靈的健康在休憩功能之外,嘉義公園擁有豐富的。文史寶藏,具有相當獨特的人文風格,四百年來原住民與荷蘭人的足跡,明清時代的中原文化、日本文化,以及台灣新文化的文物史蹟,在嘉義公園都可以得到見證,珍貴的文化景觀,確實值得親近踏遊,細細品味。走賞嘉義公園,處處令人驚豔;瞭解嘉義,要從閱讀嘉義公園開始。讓我們抱持著知性與感性,一起到嘉義公園享受「發現寶 藏」的快樂。            建於清宣統2年(1910年)的嘉義公園(中山公園),位於嘉義市區東側,公園內林木蒼鬱,亭台錯落,嘉義新八景之一的"公園雨霽"即指園中柳綠花紅、澗水縈繞的長春景象。園內有屬"國寶級"的阿里山森林鐵道老火車頭,並保留清乾隆皇帝禦筆所題的"福康安生祠"碑。    
    射日塔高達62公尺,斜頂嵌上一朵巨型的豔紫荊花,圓柱形的外型取自阿里山神木,搭以褐色鋁條象徽神木的外皮,中空的一線天設計,飾以青銅剪紙雕刻,並以原住民的"射日神話"爲主題,爲一兼具藝術與人文歷史意義的建築設計,十分壯觀醒目,成爲嘉義市的新地標。因其是由忠烈祠原址起建,故一樓仍供奉烈士牌位,大廳內設有玻璃電梯直達塔頂的眺望廳,於此可盡覽嘉義市全景及遠處的崇山峻嶺,爲一極佳的眺覽點,目前僅在假日開放。
    建於日據時代明治43年,原名「嘉義公園」,政府遷台後改名「中山公園」,民國86年又恢復原名。嘉義公園位在嘉義市東郊,為嘉義市最大綜合性公園,也是市民重要的遊憩觀光勝地,始建之初,依山勢開闢園地,後來又拓寬東西邊的空地,築橋修路,計公園面積約268,000多平方公尺,園內古木參天,涼亭水榭,假山魚池,曲徑通幽,因為利用自然山水,風景雅緻,可謂逍遙勝地。 
    公園內有忠烈祠、射日塔、福康安紀功碑、丙午震災紀念碑、十二門古砲、陳澄波畫架、牆之道、一江山紀念碑、孔廟以及國寶級的阿里山森林鐵道21號蒸汽火車頭等史蹟,為民眾休閒好去處。 
【地 址】:嘉義市公園街46;號 
                           (05)275-1357

【交通路線】: 
  國道1號下嘉義交流道,循159縣道往嘉義市區,經嘉雄陸橋後,續行中山路即抵。
 【大眾運輸】從嘉義火車站前搭乘2路公車,於嘉義公園下。
 【自行開車】國道1號,嘉義交流道下,轉接159號縣道開往嘉義市區,途中行經嘉雄陸橋後再轉接林森西路和中山路前行即可抵達。
 
史蹟資料館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兩棟建物乃日據時期嘉義神社附屬的齋館及社務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列為市定古蹟,其創建於昭和18年(西元1943年),齋館係前往神社祭祀前齋戒和準備的地方,而社務所為神社行政管理辦公處。
  該兩棟建築物屬日本「書院造」的建築形式,使用天花板、紙橫拉門、外廊道等建築要素。而屋頂屬「入母屋式」形式,類似中國傳統的歇山頂,其屋簷、屋脊、破風、垂脊、正脊均使用日式之建築元素。屋身外壁之上端有船形肘木(斗拱),下半部採「真壁」形式。台基為低矮干闌式作法,而門窗方面,門多採橫拉門,只有少數屬推拉門;窗則有玻璃橫拉窗固定格柵窗、固定格柵加橫拉玻璃窗,以及紙橫拉窗等四種。齋館、社務所、手水舍,祭器庫等,是日本留下的居住文化代表,且祭器庫有混凝土模倣木作建築的外牆,較為特殊。
【地 址】:嘉義市公園街42號(射日塔前) 
                         (05)271-1647
                            9:00-17:00 ,  週一休館
【交通路線】:國道1號下嘉義交流道,循159縣道直行即抵;國道3號下中埔交流道,接台18線至中山路右轉即抵。
公車:在嘉義火車站旁,搭往嘉義公園的1,2號市公車,至忠烈祠站(或公園站)。
開車:中山高-->嘉義交流道下-->159縣道(北港路)-->中山路-->林森路-->民權路-->嘉義公園


 
。北門舊驛

    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舊北門車站,也是一座經整修而煥然一新的木造站房。古老的北門站於一九九八年遭祝融吞噬半毀,欲恢復舊貌,只好找相近的建材依原樣重建,半年後新的「北門舊站」於原址落成,當做鐵道文化的紀念性建築。
    稱為北門舊站,是因為一九七三年另建北門水泥新站,木造舊站留置,充當辦公室,遂得以繼續度過廿五載風霜,最後抵不過一場無情火而付之一炬。
    北門車站原建於一九一二年,此時阿里山鐵路已通至二萬坪,輕易取得阿里山紅檜為建材,蓋成一座瓦頂、全棟雙簷、三角屋頂玄關,四周木柱迴廊的典型日本式驛舍。
    1899年時,日本人在台灣中部的阿里山地區發現了大面積的森林,因此開始研擬採伐計畫,其中包含阿里山鐵道的修築。1910年嘉義竹頭崎之間的路段通車,阿里山鐵道開始局部營運,而北門驛也在當年完成啟用。與當時鐵路沿線上的其他車站有點不同的是,北門車站並不只是一般的車站而已,它與嘉義車站分別構成一面積非常廣大的木材專業區之東界與西界,附近設有包括營林所、貯木池、製材場之類,與伐木有關的設施,以及負責車輛維修調度的北門修理工廠
    在森林資源開採停止之後,阿里山鐵路主要的用途漸漸被轉為觀光客運方面。今日的北門車站分為位於鐵路北側的新站與位於南側的舊站兩部分,實際的旅客運輸業務完全是由北邊的新站負責,而舊站部分則保留作為紀念館與觀光景點使用。雖然阿里山鐵路是舉世知名的山岳鐵路,但距離起點不遠的北門車站仍位於嘉義市的平原地帶,海拔只有31公尺。
【地 址】:嘉義市共和路482號(嘉義文化局對面)
【交通路線】:國道1號下嘉義交流道,循159縣道往嘉義市區,經嘉雄陸橋後,左轉續行中山路,左轉忠孝路即可見指標。

 
。交趾陶館

   
交趾陶屬於低溫多彩陶,源於漢綠釉,至清代受外銷貿易陶的影響,低溫釉盛行,配釉方式受江西景德鎮上彩的影響,山西的琉璃與法花彩,以及西洋傳入的琺瑯彩影響更具深遠,從早期的單彩、三彩、五彩發展至今日的多彩交趾陶。
現存早期作品(清咸豐同治年間)約可分為兩大系統,一為寶石釉系的葉王,一為水彩釉的柯訓(寶石釉為熔塊釉,釉色穩定亮麗,水彩釉為生釉,燒成後始見釉色,渾厚溫潤為其特色)。葉王曾隨廣東陶師習藝,而柯訓為廣東佛山人,後遷福建廈門,應聘至台灣建造寺廟,並授徒傳藝。清光緒至民國初年,閩台巧匠輩出,第二代匠師中主要有陳豆生、何金龍、蘇陽水、洪坤福等。
位於文化中心園區的市立博物館,負責相關文物的蒐藏、研究、展示與教育。在固定展示方面,規劃有地質廳、化石廳與陳澄波紀念室。而特別展示空間三處,不定期換檔展出,另設置交趾陶工坊與研習教室,以符需求。
      嘉義是交趾陶的故鄉,日本甚至稱之為「嘉義燒」,交趾陶的藝師大都在嘉義學藝。台灣民間簡稱交趾陶為「交趾」、「交趾尪仔」、「交趾仔」,早期多應用在寺廟建築裝飾,其傳統題材以漁、樵、耕、讀等人物為中心,搭配蟲魚鳥獸、花草器物及戲文場景,主從分明,畫面和諧。交趾陶多按裝在廟宇高處,常見於牆堵、大脊、博脊、規帶、山牆鵝頭、鳥踏、墀頭、照壁等處,由於交趾陶色彩溫潤及鮮豔兼具,恍如寶石翡翠,絢麗燦然,逐漸從廟宇走入客廳成為民間蒐藏的珍品。
     被尊稱為台灣交趾陶開山基祖的葉王,於道光6年(1826)在嘉義出生,年少時與來台建廟作交趾陶的廣東師傅幫工習藝,加上天生的資質,造就成台灣交趾陶的第一人,葉王的創作,造型生動,刻畫細膩,用色卓越,作品在國際間倍受讚揚,博得「台灣絕技」的美譽,奠定台灣交趾陶獨特的藝術地位。
      台灣交趾陶的發展始於葉麟趾(葉王),與後期對交趾陶有極大貢獻的林添木,兩人皆為嘉義人,因此嘉義市在86年辦理第一屆交趾陶藝術節,重新整理這項文化資產,並以交趾陶作為嘉義市的文化特色。交趾陶館於89年5月13日正式開館啟用。 

【地 址】:嘉義市忠孝路275號(聞化中心地下室)
                    9:00-12:00、13:00-17:00
                          (05)278-8255轉332
【交通路線】:國道1號下嘉義交流道,循159縣道往嘉義市區,經圓環左轉忠孝路即抵。
【大眾運輸】:1.高鐵 搭高鐵至嘉義站下,再轉搭其他大眾運輸工具。台灣高鐵網站http://www.thsrc.com.tw/
                         2.火車 搭火車至嘉義火車站下,沿林森西路步行即抵。
【自行開車】國道1號,嘉義交流道下,轉159縣道即抵嘉義市。
 *詳細網站&引用網址:
嘉義火車站         http://okgo.tw/buty/01260.html
                               http://service.tra.gov.tw/Chiayi/CP/10556/introduction-1.aspx
嘉義鐵道藝術村 http://www.cabcy.gov.tw/railway/1-1.asp
                       http://anrw.cro.cca.gov.tw/ch5/03chiayi.htm
                       http://blog.xuite.net/donna73/blog/9147939
                       http://okgo.tw/buty/01272.html
嘉義公園             http://www.cabcy.gov.tw/96spring/museum4.html
                              http://us.worldviewbank.com/tw/show11.php?viewpath=tw_jiayipark
                              http://guide.easytravel.com.tw/scenic.aspx?CityID=21&AreaID=291&PlaceID=747
史蹟資料館        http://www.cabcy.gov.tw/historical/intr-1.htm
                             http://tw.myblog.yahoo.com/kcl13701/article?mid=2724&prev=1528&next=2723
                             http://tw.ezplay.cc/scene/s_area3.php?no=694&s_area=9
北門舊驛            http://www.howone.com.tw/bike/member/album_detail.php?user_id=rice&id=3360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7028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9%96%80%E8%BB%8A%E7%AB%99_(%E5%98%89%E7%BE%A9)
交趾陶館           http://www.cabcy.gov.tw/Koji/index.htm
                            http://guide.easytravel.com.tw/scenic.aspx?CityID=21&AreaID=291&PlaceID=155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家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