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在台灣的開發歷史上,「一府、二鹿、三艋舺」是眾人皆知的先後順序,「府」指的就是清朝治台前期的台灣府,也就是現今的台南市。早在荷蘭、明鄭時代,台南就已是全島政治、經濟中心,其輝煌的歲月長達百餘年,走一趟台南府城,勝讀半部台灣史。

17世紀初西班牙人繪的「大員島荷蘭人港口圖」
17世紀初西班牙人繪的
「大員島荷蘭人港口圖」

  明天啟4年(1624),盤據澎湖的荷蘭人被中國官軍驅逐後,遂將在澎湖當地所築之城堡拆除,將磚石連同武器及糧食運往台灣。在聲稱得到明朝「默許」之下,當年9月,於台江口岸之一鯤身沙洲,以木板和砂土築城,次年命名為奧倫治城(Orange),成為在台灣本島第一個築城者。

 

  1627年,荷蘭第三任總督奉命將此城更名為熱蘭遮城,並於對岸的北線尾沙洲建一砲台,稱為熱堡(Zeeburgh),互相拱衛。第四任總督又將熱蘭遮城的竹木沙土牆垣換成磚石,並加以擴建,1630年動工,全部工程至1634年才完成。

全盛時期的熱蘭遮城
全盛時期的熱蘭遮城

熱蘭遮城鳥瞰圖
熱蘭遮城鳥瞰圖

  改建後的熱蘭遮城分成「內城」與「外城」兩部分。內城為一四方形三層建物,最底層為儲藏彈藥以及糧食的倉庫,第二層僅有城牆四面圍繞,每面牆中央有一凸出的半圓形堡壘,可加強防禦。第三層上方為行政中心,包括辦公室、士兵營房及教堂,皆是一棟棟獨立房舍。外圍亦築有牆垣,牆垣四個角落各有一方形凸出物,稱為「稜堡」,上設有巨砲,並於西南方稜堡立一觀測所。

  外城僅有一層,與內城西北隅相連,為向西方延伸之長方形城郭。外城城牆在西北與西南兩角亦設有「稜堡」,置砲數門。城中房舍林立,多為商賈宅院、醫院及民房,其廣場就是交易場所。

  當年荷蘭人為拓展貿易而來,因此熱蘭遮城就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商務中心。包括漢人、原住民、荷蘭人、日本人皆在城內尋找商機,而來自各地的小販出售之物品包括蔗糖、鹿皮、瓷器、胡椒甚至軍火,簡直已經具備了國際都市的條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家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